“67.4億元!協議出口金額創歷史新高!”興奮的歡呼聲從江蘇東成電動工具有限公司會議室傳出。7月22日,在啟東市電動工具產業鏈黨建聯盟牽頭組織下,66家成品、配件公司組團與海外客商舉行“云洽談”,一掃前期因疫情導致的市場低迷,取得超出預期的訂單份額。
像這樣的產業鏈黨建聯盟,在南通市共有81個。2021年以來,南通市聚焦黨建賦能高質量發展,著眼市縣主導產業鏈式集群發展,組建產業鏈黨建聯盟,以黨建鏈串聯產業鏈、賦能創新鏈、提升價值鏈,讓黨旗在產業鏈上高高飄揚。
組織建鏈,構筑抱團成長共同體
走進位于江蘇首個機器人特色小鎮——南通市海門區正余鎮的振康機械有限公司,黨員活動室里醒目地標注著機器人產業鏈黨建聯盟的成員單位。除了17家工業機器人研發制造企業和2家國家級檢測機構的黨支部以外,屬地鄉鎮、主管部門、涉企服務單位的黨組織也都名列其中,今年還吸納了本地金融機構海門農商行黨委的加入,涵蓋了產業發展全過程、各環節。“通過組建機器人產業鏈黨建聯盟,讓更多的產業、企業、資本、人才和服務匯聚于‘鏈’,形成了產業創新創業共同體。”海門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江華介紹。
按照“分鏈組建、全面覆蓋”原則,全市先后牽頭成立了集成電路、新能源、高端紡織等16個市級產業鏈黨建聯盟,指導成立了電動工具、機器人、化纖制造等65個縣級產業鏈黨建聯盟,實現了對市縣兩級主導產業的全覆蓋。推行“1+X+Y”聯盟組織架構,“1”即一個產業鏈鏈主企業黨組織,“X”即若干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研發機構黨組織,“Y”即產業鏈屬地園區(鄉鎮)、主管部門、服務單位、金融機構黨組織,形成鏈主企業帶動、鏈上企業協同、服務部門跟進、屬地園區(鄉鎮)兜底的組織體系和運行格局,切實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勝勢。
資源聚鏈,打造協同攻關“聚能環”
“依托海安市化學纖維制造產業鏈黨建聯盟這一平臺,我們與江蘇永通新材料、中平神馬新材料等鏈上企業,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大連合成纖維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協同攻關,率先攻克錦綸材料物理法和化學法循環再生利用的技術難題,降低了13%的制造成本。”談及新近獲得的廢舊錦綸6循環利用技術專利,江蘇弘盛新材料公司黨支部書記徐繼軍興奮不已。
黨建搭臺,企業唱戲。突出黨建為核、發展為本,著力發揮好黨建聯盟的連接紐帶和合作平臺作用,統籌整合成員單位的創新、資本、人才、品牌資源,將其拓展輻射到全產業鏈,打造互聯互通、互幫互促的“聚能環”。實施“理論聯學、陣地聯建、活動聯辦、發展聯動、品牌聯創、管理聯抓”的“六聯”黨建工作法,打通鏈上企業的橫向聯系、縱向協作,變單個企業“孤軍奮戰”為上下游、政企研“抱團出擊”。面對今年以來的新一輪疫情沖擊,81個產業鏈黨建聯盟組織開展“圓桌會”“發展論壇”102場,簽訂合作協議、備忘錄212個,聯合攻克重大技術難題39個,協調解決共性問題133個,抓黨建、強鏈條、促發展的效應不斷彰顯。
服務融鏈,優化產業發展生態圈
經通州區智能裝備產業鏈黨建聯盟的牽線搭橋,江蘇深藍航天有限公司的一筆2.3億元風險投資日前到賬。公司負責人霍亮感慨:“這筆寶貴資金對年底公司新型火箭的研發投產是一場及時雨。產業鏈黨建聯盟為我們送政策、解難題、優服務,讓企業發展后勁更足了。”融資難問題破解的背后,是黨建聯盟“政銀企”對接機制的有力支撐。今年上半年,通州區智能裝備產業新增銀行貸款和風險投資19.7億元,同比增長34%。
為了在更高層面上保證產業鏈的穩定、韌性和高質量發展,創新推出市縣黨政領導擔任產業鏈黨建聯盟第一書記制度,實行“一個黨政領導領銜、一個發展規劃引領、一個牽頭部門跟進、一個服務專班靠上、一組優惠政策支持”工作模式,形成服務合力。策應全市“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以黨建鏈優化服務鏈,推行“企業點單、聯盟派單、部門接單、反饋評單”閉環工作機制,組建項目招引、政務審批、規劃建設、要素保障、法律服務等“助企幫幫團”360多個,打造貫穿產業鏈發展全生命周期的一流營商環境和創新創業生態。
今年上半年,全市16個市級主導產業實現總產值4632.53億元,同比增長15.14%,產業鏈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獲得雙豐收。“突出黨建引領,強化黨建賦能,用更優的政策、更好的服務助推主導產業鏈式布局、集群發展,進一步筑牢產業‘壓艙石’、拼搶發展‘新賽道’、做強經濟‘增長點’。”南通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封春晴表示。
?。ㄍńM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