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川姜鎮召開傳達學習全區組織工作會議精神專題會議,研究貫徹落實舉措。
一是聚焦政治引領,強化理論武裝。持續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用好“第一議題”、中心組學習等學習制度,持續深入讀原文學原著悟原理,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不斷加深對“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的認識,切實把“兩個確立”轉化為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
二是聚焦干部擔當,突出選賢用能。舉辦村(社區)黨組織“頭雁爭鋒”競賽,通過擂臺比武、現場教學等方式,“競”出“頭雁”隊伍履職新活力,營造比學趕超、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持續深化“機關作風建設提升年”活動,從嚴做實日常監督,打造“川石”青訓營,“精耕細作”培養年輕干部,創新方式、搭建載體,全面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三是聚焦人才支撐,激活創新動能。持續深耕家紡主導產業,升級優化人才公寓社區項目,用好科技鎮長團有效資源,認真落實“雙招雙引”工作要求,創優機制、創好環境,突出量質并舉,不斷提升人才落地的轉化率和孵化畢業率。
四是聚焦固本強基,夯實戰斗堡壘。扎實推進基層黨建“深根工程”,深入實施“黨建強村、雙百倍增”計劃,對標對表“六強六好”目標逐級提升,開展“一村一品”特色品牌打造,用新思路、新亮點實現新突破。落實基層黨建“書記項目”,堅持把“黨建引領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作為鎮村書記項目必答題,總結“強村新策”并推廣。
五是聚焦黨員隊伍,鍛造先鋒力量。落實提升發展黨員質量、提優黨員隊伍結構“雙提”工程要求,嚴把黨員發展“入口關”,為黨員隊伍注入“源頭活水”。深化拓展流動黨員“1234”管理體系,配合打造區流動黨員黨群服務中心,靈活運用雙向共管機制,定期開展“線上送學”“上門送學”等活動,切實增強流動黨員歸屬感。
金新街道4月12日下午,金新街道傳達學習全區組織工作會議精神,研究貫徹落實舉措。
一是強化理論武裝,提升政治素養。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常態化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強化“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的格局站位,組織開展好黨紀學習教育。
二是弘揚精神特質,建強干部隊伍。發揚“激情奮斗、創新爭先、務實擔當”的新時代通州干部精神特質,用好“菁鷹英才”訓練營,全方位提升年輕干部攻堅難點、服務群眾、保障發展的能力。突出梯隊建設,常態化開展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綜合研判,落實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后備人才培育十項措施,為“帶頭人”隊伍建設提供源頭活水。
三是聚焦黨建引領,鑄造堅強堡壘。堅持“強功能、揚優勢、補短板”,縱深推進基層黨建“深根工程”,實施“‘消薄培強’助推村集體經濟全域提質”書記項目必答題,持續深化“黨建強村、雙百倍增”計劃,提升強村富民源動力。實施“‘一盟三鄰’聚合力·基層治理賦‘新’能”書記項目自選題,持續推進黨建引領城鄉基層治理創新創優。
四是抓好作風轉變,踐行為民宗旨。牢固樹立群眾意識,厚植為民情懷,健全機關干部掛鉤聯系村(社區)工作制度,及時了解掌握村情社意和群眾所需。堅持用好作風促一流、促發展,推動黨員干部深入一線,及時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堅持問題發現在一線、工作推動在一線,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以群眾滿意度檢驗工作成效。
五是提升黨員素質,凝聚奮進力量。嚴把“入口關”,著力提高黨員發展質量,優化黨員隊伍結構,加強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領域發展黨員工作,發動各級黨組織開展主動摸排,切實加大組織吸收力度。嚴守“監督關”,健全完善“工作提示”“環節預審”“流程預警”機制,進一步加強對各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指導。強化黨員教育管理,堅持高質量開展“三會一課”,探索創新主題黨日活動形式,增強黨員參與性、積極性,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興東街道
4月13日,興東街道召開黨工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全區組織工作會議精神,研究貫徹落實舉措。
一是聚焦政治忠誠把牢前進方向。緊緊圍繞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條主線,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從嚴抓好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讓黨的創新理論入心見行。
二是突出固本強基夯實組織基礎。深化“黨建強村、雙百倍增”計劃,堅持抱團發展,大力實施“強村行動”,整體收購空港園區圓通地塊,推動村集體經濟可持續增長。繼續實施“建強黨務隊伍”“打造先鋒標桿”“創新助企服務”三大工程,著力推動非公黨建與企業發展目標同向、工作同步。
三是擦亮“紅灣”品牌激勵擔當作為。圍繞答好“興東八問”,實施“空港紅灣”干部鍛造工程,將年輕干部培養和重點工作推進有機結合,每季度組織大比武、大講堂、大學習等活動,由鎮村干部走上講臺,交流經驗、比學趕超。堅持在經濟發展主戰場、拆遷攻堅第一線、信訪維穩最前沿練兵選將,推動一批工作實績明顯的年輕同志走上前臺,成為鄉村振興的骨干棟梁。
四是深化產才融合打造創新高地。堅持招才與招商同頻共振,常態化開展“服務企業大走訪”,深入學習宣傳人才新政。依托權正產業園閑置資源,多層級舉辦“小而精”的招才引智活動,盤活用好鄉土人才。聚焦項目落地、達產轉化各個環節,實行全流程服務,確保全年通過區“510英才計劃”技術評審不少于5家,入選不少于2家,讓人才成為全街道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源。